close

得先說, 這是從DCView轉貼過來的, 作者為HerbHou大大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攝影與畫面設計
日期 : 2005/9/7
作者 : HerbHou


[加法和減法]

攝影和繪畫常被拿來對比。
繪畫是加法的創作,從無到有,慢慢將元素堆疊。
攝影則常是減法的思維,攝影師面對一個既有的場景時,常是元素紛雜,於是,得去除不必要的部份,去蕪存菁、安排構圖,然後按下快門。

[攝影.畫面的設計]

然而,我們也可以反問。
針對一個「計劃式」的拍攝活動,我們有沒有可能運用「加法」的思維?

既然是「計劃式」的拍攝:

1.我們會在畫面中置入哪些元素?
2.元素之間會如何安排?
3.整個畫面會如何構成?
4.畫面最終會傳達什麼訊息?
5.如何進行色彩的計劃?
6.光線會如何設計、運用?
7.閱聽者可能會如何觀看影像?

基本上會有充份的時間予以推敲、思索。
因此,我們也得以類似繪畫的思維方式,來組織一個攝影的畫面。

[實作參考]

在dcview近期的活動中,恰好有幾場是這樣的規劃、設計,我們略述以下,以提供大家做一個參考。

1.臉譜.印象:原本是很普通的「面具」,但是透過畫面設計的思維,便可以建構出不同的意象和感覺,同時,訊息的傳遞也很直覺,即使沒有透過文案的說明,也常常可以讓閱聽者有聯想的空間並解讀其意涵。

2.自由.傀儡:以Huxley的Brave New World(美麗新世界)一書,做最初的活動設計發想,並對社會體系的桎梏,做一反省、思索。同樣,畫面中的元素亦將得到一個掌握,從無到有,慢慢將元素堆疊。

3.原貌.幻境:幻境的設計將是畫面中元素傳達的重點,以對照原來的個體或多元的個體。

[群體拍攝.活動設計]

較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一個攝影活動,跟單一攝影師的拍攝、創作有所不同。
因此,在活動規劃上,即使是一個是「計劃式的、主題式的」拍攝,事實上,還是必須留下攝影師的發揮空間的。
在活動的進行上,最好策畫者交待了脈絡和元素,而結局和部份畫面的安排控制,則可以交給參與的攝影者。
否則,在縝密的作業下,攝影師將只是按下快門而已,不容易再有更多的發揮及成長了。

[第八藝術.影像]

計劃式的群體拍攝的合作模式,讓我想到了電影的運作。
電影,一直是導演的藝術。
而攝影,我想,它應該是屬於攝影師的!而不僅是「策畫者」或「導演」。

或者,我們可以折衷地思考,
在華人世界裡,許多人都相信「王家衛+杜可風」或「張藝謀+杜可風」,影像上必大有可觀!

在攝影的國度裡,既單純又複雜,單純的是,很小的規模成本即可運作計劃式的影像,複雜的是,攝影師常是導演、編劇及攝影。所以,攝影師要更會思考!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從這邊思考, 上次的外拍結果,
我們果然是去玩的, 哈哈哈.
不過我想多看看別人的拍攝手法,
總有一天大家會出師的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rtor 的頭像
    cartor

    Hello Mr. Lonely

    car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